共筑县域文旅新篇章 凤凰网习水多元媒体行暨“大美中国·趣游习水”达人体验行活力收官

6月20日,伴着盛夏的阳光和沁爽的微风,凤凰网习水多元媒体行暨“大美中国·趣游习水”达人体验行圆满收官。在为期四天的行程中,知名文旅达人阿拉苏、罗晓韵和凤凰网11个地方频道组成的探访团结队出发,从乡野到闹市、从山谷到餐桌,体察独属于习水的“红”“绿”“白”三色魅力,品味醉美习水的清凉古韵。

凤凰网习水多元媒体行暨“大美中国·趣游习水”达人体验行一行与习水县领导合影

凤凰网副总编辑、全国政务中心总经理孙雪梅表示,凤凰网将加强与习水的交流合作,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,让更多人看见习水的红色文化、绿色生态、美食美景,让更多人领略多彩习水的活力与魅力,助力县域经济的振兴。

趣游习水,解锁多彩线路

习水因水得名,赤水河、习水河、桐梓河三大水系蜿蜒于3128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,孕育出自然与历史相伴而生、山水与人文绝美融合的“绿洲红城”。这里,“四渡赤水”名扬天下,生态绿洲润泽黔渝,酱香美酒回味悠长。

在此次行程中,文旅达人与媒体团分列“大美中国·趣游习水”“凤观习水·绿洲红城多元媒体行”两支队伍,以“森林绿”“经典红”“醇香白”为篇章,深入感知习水的多重魅力。

神奇的北纬28°造就了习水5万公顷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,全县森林覆盖率63%,年平均气温13.6℃,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,空气优良指数保持在95%以上。当探访团走进菁山森林公园、寨坝镇、大坡飞鸽景区,雄奇秀丽山水驱散夏日的燥热,从城市到来的人们徜徉在自然的天地间,“21°的夏天”荡涤了身心的疲惫。在三岔河丹霞谷景区,潺潺的河水、苍郁的森林装点于赤红的丹霞地纹。清代实业家袁锦道曾在丹霞谷创办工厂、作坊48间。“不惜锱铢,请匠鸠工,穿崖凿壁”,说的就是坐落于此的“望仙台”石窟,它以造型精美、技艺精湛著称,被誉为贵州第一石窟。

中国丹霞谷旅游景区内的望仙台石窟

昔日红军渡,今朝世外源。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“四渡赤水”,一、二、四渡在习水境内,是红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、发轫地,被誉为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“得意之笔”。随着“研学旅”深度融合发展,土城古镇也逐步成为“西南地区重要的红色文化培训基地”。

土城古镇女红军街

当两支队伍来到土城古镇和土河荷塘苗乡,红色精神与民族文化回荡于石板路和千亩荷塘边,奇兵们“四渡赤水”的背影恍若眼前,炫目的斗脚舞、竹竿舞则让苗家人的热情自由挥洒。

土河荷塘苗乡斗脚舞

习水酒文化源远流长,是“世界美酒特色产区”。习酒、安酒等一大批白酒企业如“珍珠般”散布在赤水河畔,饱含甘露匠心独造、洗尽铅华而成经典,“君品习酒”“千年宋窖”“洞酿洞藏龟仙洞酒”等白酒品牌已成为习水酱酒的代名词。

此次“凤观习水·绿洲红城多元媒体行”也特邀探访团走进习酒文化城。在那里,美酒河的传说在青山绿水间流淌,一席“习酒宴”让时间酿就的甘霖在推杯换盏间入心,酱酒之韵引出习水人的豪迈与真挚。

习酒文化城

还有麻辣鲜香的豆腐皮火锅和黔北麻羊、浓鲜顺滑的羊肉粉、金黄软糯的苕汤圆……在四天的行程中,探访团成员们在一餐一饭中尽享酸、甜、鲜、辣各种滋味,在闹市与乡野的餐桌上体味“人间烟火”。

习水特色美食

“我感觉习水的土河村很好,因为这边的苗族文化很浓,我还在这里见到了非遗传承人。这儿能让人好好亲近大自然,围着炉子煮茶,看苗家舞蹈,还能尝到地道的长桌宴。” 知名文旅达人阿拉苏说道。

阿拉苏体验苗族服饰

作为重庆人,知名文旅达人罗晓韵表示,“对接壤贵州和重庆的习水县倍感亲切,和当地的居民交流起来语言更是无障碍。我喜欢像习水这样同时把丰富人文和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地方。这是重庆人避暑的好去处。那里的岩蜂蜜好甜,苕汤圆好糯。”

罗晓韵品尝当地岩蜂蜜

文旅共创,接续发展篇章

近年来,习水县围绕“旅居习水”旅游发展战略目标,以红色古镇游、避暑生态游、寻觅酒香游、民族风情游、研学游等为主要产品,以智慧旅游平台和电商平台为主要手段,形成了“文、康、林、农、体、酒”六旅共融的主要模式,通过开展各类旅游推广活动,加强与重庆、四川等周边市场的合作与交流,吸引了大量避暑度假游客和投资兴业客商,实现了习水旅游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的“双提升”。

在乡村振兴大战略的指引下,习水县委也开始尝试打造让人“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”,让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乡村,除了农家的烟火味,也成为经济振兴的驻点。位于习水县大坡镇的田坝村是一个只有1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,白天梯田壮美,夜晚星空澄澈,于2020年7月开始正式运营的“梧桐山”民宿见证了这方土地的变迁与发展。

坐在民宿喝茶,与自然相融

这里共有10个院落38间客房,客房以鸟类命名,在当地传统民居老宅的基础上,“梧桐山”外观充分与环境相融合,落地窗让山间野趣入画;由本地村民领衔的“管家”团更是让专业的服务与古朴的农家意蕴相融,一间客房不仅有舒适的陈设,更有人情的关怀。

运营至今,“梧桐山”成功实现了文旅对乡村经济的赋能:打造的休闲避暑、传统手工艺品、农副产品电商销售等方式,为山里的农产品和手工艺编制品带去了新销路;通过闲置房流转、合作社劳动报酬、配股分红,农户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,时兴的家电走进了家家户户。而此次探访团走进“梧桐山”,不仅是作为游客体验这方天地的恬淡美好,更是为了让不同的视角在对话中交换,碰撞出习水文旅发展的新方向。

隐居乡里·梧桐山精品民宿

“习水风光秀丽、空气干净、生态宜居,基于这些特点非常适宜围绕‘避暑胜地’打造一个文旅IP。还可以尝试设立生态体验游线路,把森林探险、野外露营、徒步旅行等不同的体验项目串联起来,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体验自然之美。”凤凰网甘肃频道编辑王文博分享道。

凤凰网江西频道总编辑苏越则从江西、贵州两地文旅融合交流的角度,提供了新的思路。“习水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,江西则是全国红色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,两地可在推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通道建设、加强重点红色旅游区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,加快数字化建设,抓好博物馆、纪念馆等数字化展示,全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的新体验模式。”

邂逅绿洲,有诗与远方的悠然自得;遇见红城,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此次凤凰网习水多元媒体行暨“大美中国·趣游习水”达人体验行也将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旅模式探索,以一次“趣游”,联动更多形式的文旅共创。

此次行程收官后,凤凰网将发挥媒体平台优势,从达人种草、文旅故事、媒体专访等多个视角,制作推出系列短视频,整合多元传播势能,以多重视角与媒介、多种内容形态,讲好习水的文旅故事,吸引更多人了解习水、走进习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