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中南大学中外学子三下乡:“湘味寻踪”长沙饮食文化调研

中南大学中外学子三下乡:“湘味寻踪”长沙饮食文化调研

在接近七月尾声的日子里,来自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四名本科生与x名留学生共同组成了以“湘味寻踪”为主题的饮食文化调研团,分别选择去往长沙市内隆平水稻博物馆、茶叶博物馆和米粉一条街,并在其中寻找湘味、认识湘味,加深对长沙饮食的了解,增强民族认同感。

一粒种子改变世界,稻米香万年

7月19日下午,第一站调研团来到长沙市芙蓉区隆平水稻博物馆。这里建有象征着五谷丰登的5栋主体建筑,将博物馆分为陈列、库藏等五个独立的功能区。进入陈列馆,我们从“杂交水稻之父——“袁隆平”展厅出发。这里系统展示了袁隆平院士生平业绩和崇高风范。通过对其相关珍贵文物的收藏、保护与研究及陈列,让人们从中汲取勇攀高峰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力量。

图:团队参观隆平水稻博物馆 通讯员:再达摄

走出隆平厅,我们来到历史厅。“稻米香万年——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”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自然作物生长的故事,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懈开拓、垦殖、成长和进步的史诗。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中国,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就在湖南,正是被誉为“天下谷源、人间陶本”的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。还有迄今中国最早的水稻田和用于灌溉的水沟,也是在湖南澧县的城头山遗址被发现。


图:中外学生共同学习稻米分布 再达摄

走在历史厅内,与我们同行的留学生同学不禁感叹:原来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如此悠久!

最后的科技厅则是将稻米种植过程与现代技术结合了起来,让我们能够更生动地看到种作过程,身临其境。

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稻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,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创造与历史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,这种稻米文化的气息和色彩也深深融入中国文明的血液和文化基因。

“传播稻作知识 弘扬农耕文化”,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二级博物馆、全国粮食安全教育基地等30项荣誉的隆平水稻博物馆藏品丰富,具有高度的历史、文化、科学、艺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。它是稻作文化的精神丰碑,值得我们一再探寻。

品茗香 问茶道——茶叶博物馆

实践第二日,调研团来到长沙市芙蓉区茶叶博物馆。馆内不仅有中国的茶文化历史脉络,也有独具特色的湖湘茶历史,能了解中国传统茶及茶文化的精髓。

这家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茶叶专业博物馆,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深入挖掘阐释非遗蕴含的思想理念,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,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,我们共同走进茶叶博物馆,感受茶文化的魅力。

图:讲解员讲解茶叶的种类 再达摄


在馆内,通过讲解员对馆内中国茶叶历史与湖南湘茶的介绍,我们调研团同学们也就地品尝了特色黑茶,也对中国茶叶种植历史、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分类有了更多的了解,在此之上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。

同行的留学生英雄说道:中国茶文化引人入胜,茶的口感也非常丰富,让人很感兴趣。

图:中外学子共同讨论茶叶的味道 潘姝言摄


酸辣鲜香一碗粉,不辞长作湖南人

通过第一天在隆平水稻博物馆的学习,我们知道与北方盛产小麦、爱吃面食不同,稻米是南方的主食,米粉是最寻常的餐食。小时候,能够吃一碗没有盖码的廉价“光头粉”就心满意足。“我有一碗粉,可以解乡愁”,一碗有嚼头、有佐料、有鲜汤,热气腾腾、暖心暖胃的米粉,是多少游子梦中的思念。

实践最后一天,在7月21日下午,调研团前往湖南米粉街进行湖南著名美食——米粉的品尝,还尝试并学习参观了糖油粑粑和臭豆腐的制作过程,对于每位同学来说都是新奇的体验,也使各位同学对于湖南美食的了解加深了不少。

当天调研团的具体活动流程为:先参观米粉博物馆,然后跟随摊贩学习糖油粑粑和臭豆腐的制作技巧接着平常米粉。

图:来自孟加拉国的英雄尝试做臭豆腐和糖油粑粑 摄:潘姝言

老长沙的滋味,藏在一碗粉的日与夜里,最后一天的调研内容区别于之前,在品尝、参观、访问中,我们对于长沙美食、湘味的认识变得更加多面,也切身体味了其中的滋味,这不仅作为舌尖上的体会,也使我们对于现在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——长沙多了不少深入了解。“湘味寻踪”,寻的不仅是藏在街头巷尾的丰富滋味,也是一份乡情,不论走在哪里,对于长沙饮食文化的了解,都使我们更加热爱这座城市,拥有更多层的文化自信。